close

台灣三大漁港之一南方澳,假日總擠滿品嚐生猛海鮮和拜媽祖的遊客,但少了假日熙來攘往的遊客,南方澳多了些落寞,難以想像當年三座漁港塞滿1,200艘漁船的盛況。為了讓南方澳能持續活化並吸引更多旅人駐足,當地人自覺性的組織起「討海文化保育協會」,發起在地文化特色的保存、觀光連結。以討海文化做為發展核心是因漁業造就了南方澳,當地人流傳著一句話「有北方澳人,沒有南方澳人」,早在日治前北方澳即有聚落,但南方澳卻沒有幾戶人家,直至1923年日人於此建港,黑潮流經帶來豐富的微生物,讓魚群聚集於此覓食,尤以鯖魚和鬼頭刀為大宗,吸引了漁民在此捕魚甚至定居,小小的三平方公里聚集了台灣各地的漁民,非常繁榮。

來到討海文化館您可以了解南方澳在地捕魚方式的變遷,邊看舊照片還能聆聽南方澳人的精采故事。560年代「巾著網」捕魚法相當盛行,兩艘船分別拉住網子的一端以「心形」包圍魚群的,尚海旅遊的總經理雷震洲說尤其每到烏魚魚汛期就是當地小孩賺零用金的好時機,在圍魚時船家擔心魚群會從網口(船頭)溜走,便會雇用小孩從船頭往下跳,濺起浪花驚嚇魚群,製造的浪花越大就能獲得越多獎金,如此雖已成絕響,這種「跳網頭」的有趣經驗卻仍長存於他們的心中。南方澳當地還保有「丟包子」習俗,每當有新船要下水時當地居民都會贈送「大魚旗」,祝賀船家豐收,而船家則在船頭向民眾丟擲包子聚集人氣,現在因為鑄新船的機會不多,此景也難得一見,但每年中秋節過後的鯖魚祭會特地舉辦此活動,讓大家又能聚在一起同樂。

 

書澳創聚197的美學長潘佑升帶著大家走在南方澳往昔最熱鬧的江夏路,這條百餘公尺的大街兩端有著全世界最大的寶石珊瑚媽祖(進安宮)和金身媽祖(南天宮),還曾有過當地最早成立的南方澳大戲院。當時漁民工作結束最愛的娛樂就是看電影,小漁村內就有3間戲院,70年代相繼歇業後,南方澳大戲院改建成當時唯一的飯店「日新大飯店」,現由一群年輕人頂下,一樣叫日新大飯店,保留破舊外觀,但內部重新裝潢改走極簡北歐風,飯店內沒有電視但每晚都會播放《南方澳海洋紀事》紀錄片,讓大家對這塊土地多些認識。

接著跟著潘佑升來到南安國小尋找賞景祕境,沿著涵智樓旁的林蔭緩坡步行而上,眼前一大片草坪提供上課師生愜意賞海的最佳空間,但這還不是此行的目的地,身為校友的潘祐升帶我們來到迎曦樓三樓後方的走廊上,左邊是南方澳漁港與跨港大橋,右側則是情人灣無敵海景。回程又來到涵智樓時潘佑升領著大家往右前方階梯入口走去,走下一段階梯後回頭一望,階梯的立面上全部畫上繽紛色彩,一隻隻魚兒力爭上游的彩繪圖躍然眼前。這條小徑是他過去上學必經之路,當潘佑升再度回到故鄉,南安國小學生數已從2,400人驟降至240人,儘管漁村人口外移、榮景不再,為讓學生保有趣味、熱鬧的童年,他與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打造上學小路的新面貌。

最後來到小而巧的特色書店「春陽號」,秉持著想讓這個小漁村也能有一個像樣書店的精神,吳小枚將自宅改建成書店並以公公當年的漁船命名書店,裡頭擺放著南方澳當地出版的刊物、她個人豐富的藏書,以及與南方澳意象相關的文創商品。吳小枚是南方澳媳婦,從外地來到這個小漁村並見證它的轉變格外有感,自願挑負起在地刊物「南風澳」的無償主編,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挖掘在地故事、撰寫當地人文風俗,而這間書店也成了在地人能夠享受、談論藝文的最佳空間。

arrow
arrow

    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